《富春山居图》的时代背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背景介绍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墨秀润淡雅,局慧梁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此画作非一气呵成,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他会随身带着依兴致添加笔墨,反复画了好几年,使其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原为董其昌收藏,后几经辗转流离,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对其痴迷到决定死前焚图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画,才救下了这幅绝世佳品。但画卷从此成桐运残卷,焚成两截。前段较小,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画幅较长,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 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随故宫重要文物南迁,15年辗转过四川、贵州、南京等多地,最终碧判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成为该馆半个世纪以来的“镇馆之宝”。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