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汪忠鎬院士的傳奇人生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世界终身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汪忠镐院士的传奇人生》2006年,汪院士在血管外科领域建树颇丰,可以功成身退的时候,他突然转向研究胃食管反流病,这还要从他自己的一场生死劫难说起。
2003年,汪院士出现几次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而被抢救,呼吸科专家的会诊意见都是哮喘。“有那么5次,快要死掉了,把我送到医院去抢救。
抢救的时候,我想说把气管切开,因为气进不去,进不去也出不来,我要死掉了,所以我说宁愿把它切开,尽管后来没有这样做,我还是被抢救过来了。”
汪院士说。但是汪院士坚信自己的病不是哮喘,可是又找不出证据来否认呼吸科专家的诊断。“我首先找的是那个技术员,他能够做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这个检测报告一出来,我高兴得不得了。”
汪院士兴奋地说。汪院士终于找到了根本原因:困扰自己一年多的致命性呼吸困难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并发症。
汪院士的病情也一直牵扯着千里之外另一位医学院士的心,他就是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当时已经92岁的裘老院士是汪院士最敬重的师长,当汪院士的病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时,裘老的心也略微释然。那个时候在国内,没有人敢对汪院士这个大胆的诊断实施治疗,汪院士请一个美国朋友帮助自己实施手术,终于逃出了鬼门关。也就是从那时起,汪院士决心让更多的医生参与到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克工作中,用余生救治那些和自己一样被误诊的病人。于是,他在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双管中心,也就是进行血管和胃食管的治疗。但是胃食管反流这个新兴学科研究中心的建立过程举步维艰,首先是没有病人。几乎所有学医的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要学希波克拉底誓言,并且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是2400年以前写的,大约和我们的孔子是同一个时代。这个誓言只有500多字,但是严格规定了医生的职业道德,把患者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认真遵守誓言,就是为世人谋福,使医生的工作令人满意;若违背誓言,就等同于背信弃义。听上去似乎不难,可是要让一个医生坚持一辈子,却并不容易,而汪院士做到了。在医患矛盾冲突频繁的今天,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做个好医生,汪院士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其实做个好医生没那么复杂,只要多想想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痛苦,他就会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也是汪院士取得目前成就的原因。
专家名片汪忠镐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首届“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郑大四附院名誉院长兼血管外科、胃食管反流科顾问。是我国血管外科的奠基人,也是国内胃食管反流病发起人。
汪院士自身患有以咳嗽和哮喘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次出现发作性严重呼吸困难,曾5次急诊入院被抢救,后自己悟出了胃食管反流病为致病原因,并采用胃底折叠术完全消除其致命的哮喘样发作。在得救后,他立志要救治目前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同类危重患者。
四年来,他为上万名与其类似的同类危重患者做出了正确诊断并使其得到了有效治疗。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胃食管反流所致喉气管症候群,并科学地阐述了其发生机制。症候群的提出,不仅为很多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哮喘、重症咳嗽、胸痛等患者带来了希望甚至新生,在医学领域也是一种概念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