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什么?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什么?

儿童过敏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的一个常见病,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症”),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变应原的暴露有关,两者在治疗上无太大的区别。

2008-2009年在北京、重庆和广州市以0-14岁儿童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4.5%、20.4%和7.8%。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为家族遗传基因造成过敏体质。

2、环境因素:过敏原分为吸入性和食入性两种。

①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霉菌、动物皮屑、昆虫和花粉,另外大气污染的颗粒、汽车的尾气,装修材料散发的甲醛虽不是过敏原,但可加重症状。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尘螨,毛绒绒玩具、被子、床单、枕头、布沙发、地毯、衣物和空调过滤网都是螨虫藏匿的地方。

②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鱼虾、海鲜、鸡蛋、花生、大豆、面粉、药物。

一般以吸入性过敏原居多,患儿具体对哪种过敏,需要家长平常注意,观察患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症状,就知道对什么过敏了。临床表现四个典型症状: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

另外可伴有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喷嚏往往以晨起最严重,清水样涕倒流可引发咳嗽、清嗓子,鼻塞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向左侧卧左侧塞,右侧卧右侧塞。

前鼻镜检查见双侧鼻粘膜苍白、肿胀,下鼻甲水肿,鼻腔有多量水样分泌物。如合并感染,则粘膜充血,双侧下鼻甲暗红分泌物呈粘脓性或脓性。

病史长症状反复发作又控制不良患儿,可见鼻甲息肉样变和粘膜肥厚。

此外,可以做以下检查确定诊断:

①皮肤点刺试验(就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儿前臂、再用无痛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此法具有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一般均在80%

以上,临床常用,要求检查前1周停服抗组胺药(例如氯雷他定等)。

②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检查,不需停药)。

③鼻粘膜激发试验(现在临床上一般很少做)。

有些患儿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喷嚏、大量清涕,但过敏原检测阴性,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数正常,则为血管运动性鼻炎,病因主要包括冷空气、强烈气味、体育运动等,对症治疗上与过敏性鼻炎差不多。

儿童过敏性鼻炎可导致以下并发症:

①过敏性鼻窦炎或鼻息肉;

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③过敏性结膜炎;

④分泌性中耳炎;

⑤支气管哮喘;

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

本病虽然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儿的各种症状可得到良好控制,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考虑家长接受程度,以下只列出最常用的药物)一线用药(推荐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或口服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二线用药(酌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

此外还有中药、鼻腔冲洗。

鼻用糖皮质激素包括: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一般每天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最好早晨使用,早晨喷激素类药物与体内激素分泌时间相对一致,可以大大减少副作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AR是首选药物,疗程4周以上。其对AR患儿所有鼻部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药物。

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研究报道,疗程一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总体上无显著影响。鼻用抗组胺药包括: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一般每天用药2次,疗程不少于2周。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的缓解。有研究显示,在中-重度AR的治疗中,鼻用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起效快、疗效好。

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一般每天服用1次,疗程不少于2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

口服抗白三烯药包括:孟鲁司特。每天用药一次,晚上睡前口服,疗程4周以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能有效缓解鼻部和眼部症状,对鼻塞的改善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与后者联合使用,疗效更佳。鼻用减充血剂包括:赛洛唑啉、羟甲唑啉、麻黄素(儿童不用)。酌情使用!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疗程,一般每天喷鼻2-3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如确需继续使用应停3天后再用,仍不超过一周。仅适应于过敏性或急性鼻炎发作,鼻甲高度水肿导致鼻腔完全堵塞或鼻窦炎患儿,目的是收缩鼻腔粘膜血管,利于鼻腔或鼻窦内鼻涕排出,可快速缓解鼻塞,但对AR的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疗程过长或用药过频可导致反跳性鼻塞,易发生药物性鼻炎。

2岁以内患儿禁用。中药:研究显示,中草药对改善常年性、持续性AR的鼻部症状有效,且安全性良好。鼻腔冲洗: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减轻鼻粘膜水肿,改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二、手术治疗手术的疗效一直不理想,而且18岁以下的儿童为禁忌证。

三、免疫治疗(俗称脱敏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该疗法给予患儿变应原提取物(例如粉尘螨滴剂,属于一种治疗性疫苗),以诱导机体实现免疫耐受。

临床常用的方法:舌下含服法(舌下免疫治疗)和皮下注射法(皮下免疫治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据统计与后者相差无几,目前多采用舌下含服法。临床诊断明确的AR患者即可以采用免疫治疗,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无效为前提条件。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意见书认为,舌下免疫治疗对患者年龄没有具体限定,但国内建议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舌下免疫治疗经口腔粘膜给予药物,其治疗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在家中自行用药。舌下免疫治疗的局部反应主要为舌下瘙痒、红肿等,另外可因吞咽药物后发生腹痛、腹泻等,一般24小时内自行消退,不影响治疗。

如果局部反应连续发生,提示治疗剂量过大,需考虑减量并予以局部对症处理。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分为四级,其中轻度为局部荨麻疹、鼻炎或轻度哮喘,最严重后果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据报道,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万分之5.6的患者出现全身反应,每10万次舌下给药仅出现1.4次严重不良反应。舌下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至今,国内外尚无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内皮下免疫治疗的全身反应发生率为万分之47。不良反应的处理:轻度局部反应一般无需处理,也可酌情使用口服抗组胺药。

如果出现的全身反应属于轻-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可继续进行免疫治疗,但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