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格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纵观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我们能发现每个朝代都有各自流行的文体,像是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骈文、乃至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与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不同的时代需求造成发展方向的改变,这使得诗词歌赋从文人雅士的专利,到越来越贴近市井谈搜生活,越来越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口味。
唐诗格律严谨、用词考究,或是用以答谢宾客,或是在诗文集会上互相唱和,或是抒发个人的豪伍笑情壮志,总之是文人们专属的游戏。早期的诗词歌赋实用性较强,毕竟时代要求文人们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中一项就看他的诗写得如何,唐诗也曾是文人们拜访求官的“叩门砖”,很多大诗人都写过类似的干谒诗作,非常有名的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婉转地表达了希望张丞相能够给他一个机会,以此报效国家。
而宋词的出现,使得诗词歌赋开始贴近市民的生活。有人说中华文化到宋朝便发展到了巅峰,其中宋词是代表之腔侍含一,它流行于勾栏瓦肆之间,后来又经过不少词人的创新改进,才造就了宋词的包容性强、既能接地气又能登大雅之堂。与唐诗的格调普遍较高不同,宋词有很多种,它可以婉约,可以豪放,可以讲情怀、谈国家大事,也可以表现日常生活情趣。到了元朝的曲,用词就更加通俗易懂,渐渐趋向于世俗文,元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拿到戏台上演出,接近于平常说的大白话。
明清通俗小说发展迅速,在坊间也是十分流行,其故事性非常强,满足了普通市民的乐趣。这期间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也就相对从前更接近于通俗,同时文人们也从高雅的诗词,逐渐转向关心平常的市民生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格局发展,正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