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哪个朝代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配制酒(integratedalcoholicbeverages),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花、果、动植物或中草药,或以食品添加剂为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质,采用浸泡、煮沸、复蒸等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酒。
配制酒分为植物类配制酒、动物类配制酒、动植物配制酒及其它配制酒。
中国的药酒和滋补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药,因此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前者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有特定的医疗作用;后者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作用。
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博物志》曾记载道 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
" 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
食药合一 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
相得益彰。
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
酒为百药之长 《汉书?食货志》中说 " 酒,百药之长" 。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
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
" 医" 的古文字是" ____" ,本身就是一种酿造酒。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二、远古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殷商的酒类,除了" 酒" ," 醴" 之外,还有" 鬯" 。
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
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
《周礼》中还记载 " 王崩,大肆,以鬯" 。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
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 醪利中" 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
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
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 " 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 。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
《黄帝内经》中有" 左角发酒" ,治尸厥," 醪酒" 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 鸡矢酒" 治臌胀。
三、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及滋补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如下一段论述 "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 。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 鳖甲煎丸方" ,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 红蓝花酒方" ,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
《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 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 " 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 。
" 醉后勿饱食,发寒冷" 。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 " 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
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 。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时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 胡椒酒" ,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 火暖取温" 。
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 麻沸散" ,就是用酒冲服。
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 麻沸散" 。
四、唐宋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 酒醴" 专节,卷十二设" 风虚杂补酒,煎" 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设" 诸酒" 专节。《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 古今诸家酒方" 专节。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多例。
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
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
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圣济总录》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 煮出法" 。
五、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
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刊。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
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
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
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
卷25酒条下,设有" 附诸药酒方" 的专目,他本着" 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
药品多者,不能尽录" 的原则,辑药酒69种。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方约为200多种。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饮馔食疗,文学艺术等。
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
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
《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刊行。
书中的烧酒条下附有7种保健药酒的配方,制法和疗效。
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酒基。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别。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
明代朱___等人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
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 1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
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 延龄聚宝酒" ,史国公药酒等。
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 八珍酒" ,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
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
2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
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
《医方考》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
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
药酒应用于防治疾病,在我国医药史上已处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剂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药酒是选配适当中药,经过必要的加工,用度数适宜的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
在传统中,也有在酿酒过程里,加入适宜的中药,酿制而成的。
药酒即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
药酒的起源与酒是分不开的,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很多陶制酒器,关于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策?魏策二》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此外,《世本》亦讲到 “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国君。这些记载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酿酒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所以后世有“仪狄造酒”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之说。这里杜康已成了酒的代名词。
商殷时代,酿酒业更加普遍。当时已掌握了曲蘖酿酒的技术,如《尚书?说命篇》中有商王武丁所说“若作酒醴,尔维曲蘖”的论述。
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1200多年前)的墓葬,在近二百件青铜礼器中,各种酒器约占70%。
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饮酒用具和盛酒容器,可见当时饮酒之风相当盛。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商朝对酒极为珍重,把酒作为重要的祭祀品。值得注意的是在罗振玉考证的(殷墟书契前论》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对照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考黜》曾释“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表明在商代已有药酒出现。
周代,饮酒越来越普遍,已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员,称“酒正”,酿酒的技术已日臻完善。
《周礼》记载着酿酒的六要诀 秫稻必齐(原料要精选)曲蘖必时(发酵要限时),湛炽必洁(淘洗蒸者要洁净),水泉必香(水质要甘醇),陶器必良(用以发酵的窖池、瓷缸要精良),火齐必得(酿酒时蒸烤的火候要得当),把酿酒应注意之点都说到了。
西周时期,已有较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设“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蟮……之齐(剂)”。其中食医,即掌管饮食营养的医生。六饮,即水、浆、醴(酒)、凉、酱、酏。由此可见,周朝已把酒列入医疗保健之中进行管理。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明确提出 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说明药酒在周代的运用确也相当普遍。
我国最古的药酒酿制方,是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从《养生方》的现存文字中,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六个。
(1)用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的药酒(原题 “以颠棘为浆方”治“老不起”)。
(2)用黍米、稻米等制成的药酒(“为醴方”治“老不起”)。
(3)用美酒和麦X(不详何药)等制成的药酒。
(4)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药酿制的药酒。
(5)用漆和乌喙(乌头)等药物酿制的药酒。
(6)用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的药酒。《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详何物)和薜荔根等药放入甑(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成醴酒。其中大多数资料已不齐,比较完整的是《养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该方包括了整个药酒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内容,是酿制药酒工艺的最早的完整记载,也是我国药学史上重要史料。
先秦时期,中医的发展已达到了可观的程度,这一时期的医学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
“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酒类治病是非常重视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
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
另一个是苗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则载有“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红兰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强药效,使气血通畅,则腹痛自止。
此外,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也是药酒的一种剂型,借酒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达到通阳散结,豁痰逐饮的目的,以治疗胸痹。至于他在书中记载以酒煎药或服药的方例,则更为普遍。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
《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
诸酒》载酒方 20首,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此外,《千金方》对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认为“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
因此,针对当时一些嗜酒纵欲所致的种种病状,研制了不少相应的解酒方剂,如治饮酒头痛方,治饮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
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酿酒的专著。
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板印刷的发明,加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因此,对药酒的功效,也渐渐从临床上升到理论。如《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认为“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骠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
《圣济总录?治法?汤醴》认为“邪之伤人有浅深,药之攻邪有轻重,病之始起,当以汤液治其微。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醪药,以此见受邪既深,经脉闭滞,非醪药散发邪气,宣通血脉,安能必愈……。
酒性酷热,立行药势,所以病人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随,拘挛痹厥之类,悉宜常服,皆取其渐渍之力也,又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
药酒的治病范围也相对集中,朝保健养身方面发展,如“治一切风通用浸酒药二十二道”,“治风腰脚疼痛通用浸酒药十四道。”另在药酒专门方中,出现了较多的养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剂。当时,以药材制曲的风气已开始盛行,单在《叫北山酒经》中就记载了十三种药曲。如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风、杏仁等药品。瑶泉曲,配用了防风、白附子、槟榔、胡椒、桂花、丁香、人参、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药物。
并认为做药酒以东阳酒最佳“用制诸药良”,其酒自古擅名,清香远达,色复金色,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
李时珍解说 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 “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
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有些药酒不但具有强身保健,治疗疾病的优点,而且口味醇正,成为风行一时的名酒,并成为宫廷御酒。
元代建都于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最繁华的都城。国内各地和欧亚各国的商客川流不息,国内外名酒荟萃,更成为元代宫廷的特色。羌族的枸杞酒、地黄酒;大漠南北各地的鹿角酒、羊羔酒。
另有一些人们自酿自饮的酒,如正月的椒柏酒,端午的菖蒲酒,中秋桂花酒,重阳的菊花酒,都成为人们常酿的传统节令酒类,其中有不少就是药酒。
清代乾隆初年,就以“酒品之多,京师为最”了,当时出现了一类为药酒店用“烧酒以蒸成”的各色药酒,因以花果所酿,故此类酒多以“露”名之,如玫瑰露、茵陈露、山楂露、五加皮、莲花白等等,其中不少药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寿延龄”之功,故多为士子所嗜饮。
清《燕京杂咏》中赞其“长连遥接短连墙,紫禁沧州列两厢,催取四时花酿酒,七层吹过竹风香”。
烧酒是元代,也许更早一点,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当时名阿刺吉酒,明代又名火酒,后逐步用制作药酒。“烧酒以蒸成”的药酒大量出现,表明清代用白酒作溶媒剂的工艺已逐渐普及。当时在清宫佳酿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药酒,如夜合枝酒,即为清宫御制之一大药酒。夜合枝即合欢树枝,酒之药物组成除了合欢枝外,还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药酒研制工作和其它行业一样,也受到一定影响,进展不大。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开办药厂,发展中药事业,使药酒的研制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药酒酿制,不仅继承了传统制作经验,还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使药酒生产趋向于标准化。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还把药酒规范列为国家药典的重要内容。由于药酒生产单位与医疗部门进行科研协作,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
药酒的发展,不仅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打入了国际市场,博得了国际友人的欢迎。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历史悠久的,又符合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国药酒,必然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苏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