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什么意思?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什么意思?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意思是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

这句话的背景是王安石看到北宋当时社会政治的严重弊端,提出了变法革新的政治主张,但是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他们鼓吹“天命”论,宣扬天象的变异是对人的惩罚,借口祖宗定下的成规不可更改,煽动人们反对改革。这几句话就是针对这种攻击而言的。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拓展资料:

关于“三不足说”的出处,仍有争议。

大陆论及王安石变法者,大多都以为熙宁时期流行的“三不足说”是由王安石发表,或最能体现王安石勇于革新的精神。邓广铭先生认为“三不足”精神是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尽管王安石从来不曾向宋神宗提出过这样的‘三不足’语句,但这三句话之为王安石亲口所说,却是绝无可疑的。他自己倘若不曾说过,司马光是撰造不出如此富有开创和革新意义的话语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对此,台湾地区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林天尉在《考“三不足说”之伪,析杨升庵之偏》一文中对邓广铭先生的看法提出批评,并考论说“所谓‘三不足说’,其初意是范论神宗与王安石对新法推行时之坚决意志,司马光主持策论时,用作命题,目的是在试探民意,亦可能是拟制造反对的舆论,故即使神宗命‘别出试题’,而司马文正公家传集仍录之,结果,神宗不满,司马光因此求外放(并非求去),乃至邵伯温著闻见录,为维护司马光创‘三不足说’,以造成王安石的狂妄形象,李焘录文,后世史家沿袭之。”(原刊于《纪念司马光与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后收入《宋代史事质疑》易名为《为王安石辩诬二事》,台北商务印书馆。)

1993年,黄复山著文《王安石三不足说考辨》又对林天尉先生的考伪再考辨,以为林天尉一文“言及三不足之肇始。于邓广铭《王安石》所论之‘三不足’多所批驳,惟引据之资料不出常人所见,是以未知‘三不足’之流行,即断曰‘李焘之言不足说是采自邵伯温’,而邵伯温本‘为君者讳’,遂强指为王安石……此类缺失,皆使其为王安石辨白之结论立足不稳。”于是黄复出揆注史实用约30000字左右的篇幅详考“三不足说”的形成与流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