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论述伤寒热病为主的奠基性中医临床经典著作。
东汉末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共10卷。
其内容大致包括辨伤寒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以及“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此三篇多数学者认为系王叔和编写,非仲景手撰)、辨痉湿□、辨霍乱病、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
;还介绍了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及其禁忌。
全书以辨六经病脉证和治疗为主体内容。
作为临床医学典籍,《伤寒论》记述了 113方(其中禹余粮丸单有六名,故实缺一方)。内容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
其代表性的治疗方剂则有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柴胡汤、理中丸、四逆汤、真武汤、乌梅丸等方,并列述了各方的方药组成、用法及主治病证。
《伤寒论》运用精细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并据较规范化的诊疗原则确立治法,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辨证论治”。
这一先进的诊疗思想,成为后学者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诊治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具有独特而完整的医疗体系。
在治法上,此书以内服方法为主。
从方药治疗的药性分析,已概括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或单用、或数法结合应用、或分阶段论治,方治灵活而法度谨严。
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尊之为“经方”,誉为“众方之祖”。这些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验证,为中医方剂治疗提供了变化、发展的基础。
《伤寒论》虽是以伤寒证治为主,但书中所贯穿的辨证论证精神以及方治中的六经大法,于各科临床均有指导意义。
鉴于《伤寒论》是临床医学奠基性的名著,自刊行后流传极广,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张仲景(公元2-3世纪),汉代医学家。即张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少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东汉末,疾疫流行,仲景宗族在不满10年中死去三分之二,主要病状都是伤寒发热,然后转至危殆。
仲景悲痛之余,发愤著书,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
吸收《内经》、《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诸书精义。依据伤寒发热病整个起始发展变化过程以及病邪侵害脏腑经络程度,结合患者内在正气盛衰,总结伤寒发展规律和辨证施治法则,为中国古代医学开创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张仲景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由宋迄今,注释和阐发各书奥义的医家很多。
张仲景方被推为“众方之祖”,称为经方。
张仲景并被尊为“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