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什么是内画?

什么是内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内画?

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元代蒙藏地区已有吸闻鼻烟的习俗,到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带入意大利鼻烟始,鼻烟便作为礼品在中国流传。清道光年间出现内画工艺。我国内画工艺在发展中形成京冀鲁三大流派。  其中冀派对内画创作影响最大,在肖像和摹画古名画方面尤见功效。其立意深远、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淡雅丰富、气韵生动等艺术特色,在“婴戏图”、“百子图”中得以充分体现。冀派创始人王习三19岁投师京派名师,并博采众长,终成中国当代内画艺术之泰斗。在他的倡导下,衡水冀派内画已成为当代内画队伍中最有实力的一支。鼻烟壶内画艺术为中国独有,是集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陵虚品。它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烟壶内壁上绘画而得名。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一样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着精湛的书绘艺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画和写字,人们从外观赏,深感精妙绝伦,不知方寸之内何以致此,疑是鬼斧神工。  鼻烟壶内画是由明清时吸鼻烟发展而来的。吸鼻烟的习惯最先起源于烟草的发明者印地安人。烟经过特殊的加工后,具有解疲劳、明目祛病、医治创伤等功能。吸鼻烟无须火种,只需用手指拈起烟,用鼻子轻吸入即可轮宴,因而深得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印地安人的喜爱。  明万历年间,西方人把鼻烟传到中国。清康熙年间,鼻烟壶开始盛行,并把鼻烟壶内画发展成为一门艺术。60年代,内画艺术有北京的京派,山东的鲁派,广东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以画面厚朴、古雅见长;山东派用毫毛笔作画,以画面纤巧、艳丽取胜。王习三在继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艺人叶仲、三技支的基础上,融合内画名家流派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国际上被誉为“冀派”。  王习三的作品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浑厚质朴,线描富于变化,设色协调雅致,布局严谨得当,款式高雅工秀。他画的鼻烟壶不仅技巧精湛,而且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卉、虫草等应有尽有,扩大了内画壶的取材领域。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风景腊汪银,他都精益求精,力求准确、逼真,形神兼备,气魄宏大,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近年来,王习三在工艺美术上不断创新,产品由内画壶一种,增加了外画壶和内、外画壶两种,绘画题材由山水、人物、虫鸟、花草,扩大到长城、山海关、故宫、颐和园、正定大佛寺、赵州桥等名胜古迹。作品销往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收藏家们竞相争购的珍品。  鲁派内画也因其具有鲜明的特色而收到收藏家的青睐。  清光绪十六年,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工艺传到了琉璃之乡——山东博山。画师毕荣九利用本地生产的高级琉璃水晶料做壶坯,开始制作琉璃内画鼻烟壶,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和我国内画史上的一代名师。  1956年,老艺人薛京万、张文堂在博山美术琉璃厂招收艺徒,传授技艺,恢复了内画产品的生产。  1958年,老艺人薛京万发明了内画毛笔,同时发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内画鼻烟壶。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础上,山东内画艺术家们,从60年代开始创作了《水浒108将》、《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百子图》、《百兽图》、《百美图》、《百鹤图》、《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内画艺术珍品。这些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各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山东画派”。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几代内画艺人的奋发努力,使山东画派欣欣向荣。他们各显其能,各具风格,造就出了像李克昌、文向君、张广庆、孙即杰、张广忠、王继泉、吴建柱、陈东顺、王孝诚等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多人,作品享誉海内外,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宝。近年来在国内外重大展览评比中多次荣获金、银奖,百花奖,优秀奖等,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