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过犹不及的意思是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
过犹不及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先进》。
“过犹不及”的原义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在句子中悉铅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释义:
①犹:如同,像
②不及:没有达到
③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像没有达到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成语出处: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过犹不及的成语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处世谨慎恭敬,有孝子的美名。
一次,曾子和父亲在地里除草,不小心锄断了庄稼。父亲很生气,举起农具就敲打他的背。曾子被打倒在地,一时不省人事,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
他苏醒过来后不誉橡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站起来,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您用力教训我是对的,请不要生我的气。”接着他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无事。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曾子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告诉学生说:“曾子如果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派人来向孔子解释。孔子说:“你没有听说舜的故事吗,舜侍奉父亲瞽叟非常殷勤周到,父亲让舜做事,他很快就会到父亲身边来;但如果父亲想找机会杀死他,他就从来没让父亲找到过。
父亲拿鞭子打他,他就忍受惩罚,但如果拿拐杖打他,他就逃走。所以瞽叟没有犯不守父亲本分的过错,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曾子不顾身体状况让父亲暴打,死也不躲避。假如自己死去,就把父亲陷于不义,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
曾子听到这话后说:“我犯了睁虚好大罪啊!”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