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穷则独善其身”什么意思?后半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什么意思?后半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穷则独善其身”什么意思?后半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后半句是: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尽心章句上》选自《孟子》。创作于战国时代。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链桐液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棚物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本文鉴赏: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轮枣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