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天安门升旗指挥刀是西洋剑,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宝剑,原因竟是这样

天安门升旗指挥刀是西洋剑,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宝剑,原因竟是这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天安门升旗指挥刀是西洋剑,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宝剑,原因竟是这样

天安门升旗指挥刀是西洋剑,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宝剑,原因竟是这样

我国目前现役使用的“92式”仪仗指挥刀,它是中国人名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在重大历史时刻使用的礼仪用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在执行升旗和降旗使用的指挥用刀。

早在公元1834年俄国首次在马刀的基础上改装成“高加索式”的指挥刀以来,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而在我国这是头一次。

新中国1949年诞生,直到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在接受检阅时,一直是行举手礼。为更贴切的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完善外交礼仪,90年代开始研制指挥刀。

任务下达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黄昭麟工程师的带领下四处奔波。他们先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找来了法国、日本、美国、瑞典、意大利等国的仪仗指挥刀资料,并根据我国国情军情和民族特点等,设计出了3种指挥刀图案,然后找了许多军工企业和刀具生产厂家,这些单位均因质量要求高、工艺要求新等原因而无法承做。无奈之中他们想到了曾向他们赠送过龙泉宝剑,并经常与之合作的退伍兵———浙江庆元中山帽厂厂长沈从歧。于是电请沈从歧到北京商谈指挥刀制作事宜。

这位退伍老兵要求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给他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回来找协作厂家。

就这样,他匆忙地离开了北京,奔波于天津、上海、福州、成都等地,这些地方的厂家又皆因质量要求高等原因无法承做。最后他找到了曾以生产宝剑而驰名中外的浙江省龙泉市。

凭着对共和国的忠诚和对铸造刀剑的独特见解,沈从岐踏上了艰辛铸刀路。沈从岐认为,无论作为兵器,还是工艺品,刀剑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于是,他大胆构想铸刀的每个细节、每个步骤。前期试制没有资金,就拿出全家的积蓄和国家落实政策给他补发的全部工资;没有制作经验,就四处取经,奔波于大江南北制作刀具的厂家,连新疆、内蒙古等一些生产少数民族专用刀具的厂家也一一拜访。

沈从岐带领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样刀一次次送京审检,一次次被专家和领导打回;一次次修改方案,一次次完善铸造工艺。1992年7月,沈从岐亲自带着样刀进京审验,路上遇到山洪,长途客车被困的一天一夜里,他抱着样刀连眼都没敢合。赶到杭州机场时,他竟晕倒在台阶上。

虽然,审验仍没达到领导和专家的要求,但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而且这半步是在刀鞘和刀柄上。刀鞘是金属的,上面有一条中华龙图案,由于制造时是用翻砂工艺,在打磨抛光上漆后,龙纹便不再像原来那样清晰。当他得知在龙泉的深山里有一位隐世多年的铸剑大师,最拿手的就是在金属上雕刻图纹,便不顾8月似火的骄阳,捧刀揣图,翻山越岭,寻访这位握有绝世技艺的老人。在老人的茅棚里,沈从岐含泪说明来意,深鞠三躬,双手递上图纸、刀具。大师抚刀观图,而后详细地给他讲解了在金属上雕刻图纹的工艺方法,沈从岐茅塞顿开。

试制工作开始了。龙泉市轻工机械厂按照3种图案吸取3把参考样刀的长处各试制了两把样刀。一是空白刀,二是弧线形刀,三是刀体的左边刻“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右边刻龙。

样刀生产出来后,沈从歧即送北京征求意见。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在吸取前3种方案的基础上,又提出第4种方案,即刀体应直,应有龙凤、有和平鸽、有长城。

制作中,工艺上的复杂是可想而知的。就拿主刀来说,刀中有一支香烟般大小长60厘米的血槽。如果采用手工,从来没有这样的制作先例;采用机械操作,无基准面,又连模床都解决不了。仅定型设备而言,就得花去几十万元。经过反复研制,最后,聪明的制剑师傅们运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又如刀鞘,上下两片钢模合压,中间空心。他们先用现代机械设备冲压、电焊,结果钢模上的绕卷龙图走形破坏。经过十几次的试制都告失败。几万元的资金付之流水。后来,他们想出了手工刻龙图的办法。由于时间紧、工作忙,他们请来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老艺人。由于钢质坚硬,刻龙图的难度很大,刀鞘上刻上一条龙图就得花去整10天的时间。老艺人因年迈体弱,力不从心,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后来刻龙图的全部重任便由吴建培副厂长承担。

相传浙江龙泉市有一个剑池湖,湖中的水具有“清、纯、净、凉”四大特点,是龙泉人练剑淬火的上好水。龙泉的宝剑之所以名扬四海,就是因为用了这种水。为了使刀具有坚韧、洁白、锃亮、不锈等特点,厂里又亲自派人到30公里外的剑池湖挑水练刀退火定色。

7月上旬,这把刀的主体、刀鞘、刀柄、护手、刀外电镀、刻龙图、凤凰镀金、刀盒等工序都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高科技制作的样刀终于研制成型了。沈从歧送刀飞抵北京,经军委领导和有关专家严格审议:觉得“龙欠腾劲”、“凤缺舞姿”等诸方面不够象征性,要求重做。沈从歧又立即赶回厂,与厂里人员商量修改方案。样刀又一次成型后,科研人员发现刀把扶手使用时有点磨手,要求最好能重新设计一种新式扶手。厂里二话没说,立即开始重做。

就这样反反复复,先后试制了5种图案,7次送北京征求意见。样品成型后,经审议检验完全达到要求。经军委领导批准,龙泉市轻工机械厂又连续赶制了10把,于9月6日送到总参军务装备部。经仪仗队官兵亲手试用,和有关技术鉴定、图案设计、精密度等全部合格。

我军历史上首批军用指挥刀就这样诞生了。这把刀采用直线形,长100厘米,比法国的短2厘米,比泰国的长10厘米,以适应我军仪仗队员身材等方面的要求。刀宽2.5厘米,较法国宽3毫米,以增加使用时的感官效果。刀重1.65千克,刀护手宽11.5厘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芝士回答立场。系作者授权芝士回答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