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华:中国医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助力企业发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自1978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产值年增长率超过20%,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然而与迅速增长的医药产能相比,医药产品的出口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对此有专家指出,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医药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家在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要以信息化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医药产业实现结构升级。
在2012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赵新华针对柯菲平医药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分享了一些经验。
他介绍了柯菲平医药公司的四大信息系统:日常管理的企业OA系统、人力管理EHR系统、销售管理的CRM系统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专利信息库。尤其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公司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客户分析、协议执行分析、覆盖与单产分析、健康单产分析及医院销售明细分析等。
制药企业选择CRM的本质原因是与医药市场的产品同质化、服务同步化、运作超前化和竞争透明化等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存在产品线相当丰富、销售渠道及客户群体庞杂、运营模式复杂,企业普遍信息衰减和管理不畅,营销和销售的最终结果难以控制,营销数据无法及时获取,不能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等突出问题。而CRM涉及到制药企业的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联系到企业前、后台的ERP、MIS、财务等业务系统,处于制药企业业务的中心,可能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集成、交互、分析和反馈,同时还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成为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加速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
尽管医药行业被认为是一个资金雄厚的行业,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医药企业对信息化投资比较谨慎。
相对于改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等行业强制规范性行为来说,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更多是一种自发行为。
那些已经顺利改制又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对信息化比较积极主动,有实力的企业甚至做完了ERP(企业资源计划),正计划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分销管理(DRP)。
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立体而全面的,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起步上往往存在困惑,该如何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该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化系统?这些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意义在哪里?
39健康网针对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采访了赵新华总监,他认为,企业要建设信息化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构建一个信息平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此基础上,企业在建立信息化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四个方面:
1、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尽管都是医药企业,但每个企业自身情况与发展前景均有不同,因此,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前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出信息化系统建设纲要,建设更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否则,一个不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和不存在几乎是等同的。
2、了解系统能为自己解决什么。
在建设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的系统可以针对解决怎样的问题,这样的系统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哪些系统需要优先建设以缓解企业目前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和矛盾。
并不是一个系统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了解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也非常重要。
3、做好企业信息系统建立成本规划。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任何事情之前规划好自己的成本付出是最重要的,必须要在自身财力能够负担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和展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能操之过急。
4、在信息化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化系统的架构是否符合一个公司当下的发展现状,是否能够解决公司当前的矛盾和问题,并且具有解决未来公司潜在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系统不可太过超前,否则无法解决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为公司带来当前的切实利益,系统就是无用化的东西;信息化系统建设同样也不可太保守,否则一旦公司进入迅速发展的轨道,系统的功能将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甚至反而可能成为医药公司发展的拖累。
据国家信息中心近年组织的一项调查,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不足1%,有近三成的医药企业仍停留在单机应用的起步阶段,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因此,目前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多年来,在发达国家,从供应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都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数据的传递快捷、准确。
在整个市场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水平都非常高。“中国的医药信息化水平不仅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就是和国内其他成熟产业相比,也存在着发展水平低下现象,这严重阻滞了产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如此认为。
在未来一段时间,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信会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未来几十年中,医药行业定会在信息化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走出更好的路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