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干祖望辩治喉源性咳嗽遣方用药特点

干祖望辩治喉源性咳嗽遣方用药特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干祖望辩治喉源性咳嗽遣方用药特点

干祖望教授为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由其弟子陈国丰、徐轩、干千编著的《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以下简述为《医案选粹》)全面总结了干祖望教授毕生行医经验。喉源性咳嗽为干祖望教授首次发现并予以命名,首次发表于1989年光明日报社出版的《中医喉科学》及1992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由严道南、陈小宁编著)。其主要特点为喉头一痒即咳,不痒不咳。病程短者数月,长者数年。为原汁原味传承干祖望诊治喉源性咳嗽经验,特从《医案选粹》中所举病例探求其遣方用药特点。从《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中诊治喉源性咳嗽为14例,除案3为会诊病人未处方外,使用宣肺疏风利咽治疗的10例,其中选三拗汤为主方的8例,选方桑菊饮为主方的2例。使用清心泻火治疗的2例,导赤散为主方。使用清肺泻火治疗的1例,泻白散为主方。

1.用药特色《医案选粹》中喉源性咳嗽共列举病案14例,除案3为会诊病人未处方外,余13例病案均处方用药。本人对干老治疗喉源性咳嗽患者首次诊治的13张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共计药物44味,使用频数在3次以前14味药物见表1(除甘草作为使药几乎每方均使用外),最常用的是:麻黄、杏仁、大贝、天竺黄、桔梗5味药均是宣肺化痰之品,另常用的宣肺化痰药物有:薄荷、荆芥炭、蝉衣等。常用的降气药为:苏子、射干。常用的清心药物为:生地、竹叶、银花、灯芯。常用的清肺泻火药物为:黄芩、桑白皮、马兜铃等。1.1表1常用常用药物撷英:药物分析药物使用频数(次)常用剂量(克)麻黄83杏仁1010大贝1010陈皮46桔梗106甘草113玄参510银花310荆芥炭36天竺黄86苏子510薄荷55蝉衣43射干33生麻黄:辛苦温,味甘,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功效。治疗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药品化义》“若四时感暴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入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干师使用麻黄治疗喉源性咳嗽,取其宣肺开郁,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开痹着。干师使用剂量麻黄极小,常用量为3克。薄荷:辛凉,入肺肝经,具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疥疮、瘾疹。《本草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疖为要药。”《永类钤方》中治风气瘙痒用大薄荷、蝉蜕等份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干师在喉源性咳嗽治疗中使用薄荷,取其疏风散邪之功,治上焦如羽,常配伍麻黄、蝉衣合用,常用剂量为5-6克。紫苏子:辛温,入肺、大肠经,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嗽、痰喘、气滞、便秘作用。《本草纲目》:“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本草汇》:“苏子,散气甚捷,最解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膈利,宽胸亦以其润而降也。肺主宣发肃降,有开有合。干师在诊治喉源性咳嗽中在宣肺同时常配伍肃降之品,升降相宜。干师最擅长用紫苏子,常用剂量为10克。在《医案选粹》中使用三拗汤为主方的8例,其中宣肺与肃降相配伍的有9例。射干:苦寒,有毒,入肺、肝经,具有降火、解毒、散血、消痰。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本草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本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张仲景《金贵要略》中射干麻黄汤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为降火降气之要药。干师在诊治喉源性咳嗽中常配伍射干,常用剂量为3克。荆芥炭,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假苏、鼠冥。据尚志钧考:“荆芥一名,出于魏华佗弟子吴普著《吴普本草》。”荆芥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荆芥”条云其具“解表、散风、透疹”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用量为4.5~9克。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禁服。《尤氏喉科》云:“治喉症最忌发汗,误人不浅。”故干祖望教授喜用荆芥炭,取其宣肺之功,避其发散之弊。

2.遣方特色2.1以宣肺疏风、利咽脱敏为先。喉源性咳嗽的临床表现以咽痒咳嗽为主,干咳无痰,可突然发作,多为阵发性咽痒咽干,油烟、灰尘、冷空气、过度讲话、刺激性食品等容易诱发,有时表现为难以抑制的刺激性咳嗽,咳甚则小便出。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其表现具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胜则痒”、“风胜则挛急”等风邪致咳的特点。《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中关于“咳嗽”的病因论述了十种。“风咳”列于首位。“一日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与喉源性咳嗽症状十分相似。干祖望教授认为因主要病位在肺,因此重在宣肃肺气,以宣为主。在《医案选粹》中使用宣肺疏风利咽治疗的有10例,其中选方三拗汤为主方的8例,选方桑菊饮为主方的2例。从《医案选粹》中可看出,辩证为该证型,需具有以下特点:

①病之初有外感发热史,如案四患者医案所述:浮邪失表于当时,因邪内蕴到今日,为时将80天之久,解铃还须系铃人,再取宣邪解表,做桑榆之收。再如案五医案:肺怯金枯,宿邪伏困,近撄感冒大有“屋漏又遭连夜雨”之慨,初步裁方,以宣为事,今后处理益脾生金。

②病程虽久,但屡有服用补敛之品或者过用止咳糖果类药,干老认为糖能敛邪,使邪困肺经不能外泄,此时虽无表证,仍宣泄,使困邪得解,方能获愈,如案一医案,禀质偏薄,案牍劳形,曩昔有痰火(西医名目结核)之恙,可知坤德失其厚载,卫虚易感风邪,邪一入侵,又多进甜药而生痰遏邪,困顿于中,难以外泻,当然因循难痊,治当先泄困邪,以奠今后补益之基础。首拟三拗。再如案六医案:浮邪外感不宣而遏加之补敛乱投,致伏困于手太阴之邪,重重困束,只有网开一面,疏而散之。

③病程虽久,但发病初有外感病史,未服用宣肺散邪中药或者散而未清者。如医案八:去年岁余外感,未解清澈而残留,至今未宣而兽困于中,此病之本也,春寒料峭,玄府应开而不开,更难宣泄,此病之标也,治以疏泄与清化。再如医案九:狂咳今朝,病撄客岁,良以中秋外感未解,兽困半年于肺经,再用三拗,所谓亡羊而补牢。2.2《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清心泻火法,适用于心火偏亢,循经犯喉所致之喉痒干咳,频作清嗓,咽干喜饮,心烦失眠,咽喉粘膜充血,小血管网布,舌尖红,方用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竹叶、白茅根、灯芯草、玄参、丹皮、芦根、天竺黄、知母、杏仁、石膏。该症型特点为:

①咽痒、干咳频发,咽后壁有灼热感,咽后壁粘膜干燥,心烦、手足心热。正如医案二所云:病因多年,未能全属于虚,良以五志之火内燃,上熏咽隘,此症取刘河间手法最为适宜。

②烟酒之嗜,咽头作痒,一痒即咳,再如医案十四所云:烟焚酒烁,病之因也;嗜去病存,病之情也。病以作痒为主。可宗《内经》诸痛痒疮俱属心火处理。总之,干祖望辩治喉源性咳嗽遣方以宣肺散邪为主,用药注重升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