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有哪些表现 如何护理急性骨髓炎患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急性骨髓炎的症状出现时,邻近关节可右反应性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受限。
2.有化脓感染灶,多以脓毒血症痘状出现,起病急。
急性骨髓炎的症状中常带有高热,常达39—40℃,全身较衰弱无力,寒战,重者呕吐惊厥、谓语,甚至昏迷,还可合并心肌炎、心包炎,重者危及生命。
3. 急性骨髓炎的症状多出现在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少数在骸骨、肋骨,髓腔感染使腔内压力增高,表现患肢剧痛,被动活动时啼哭,幼儿拒动患肢,早期常不能指出具体疼痛部位。
随着炎症发展,病灶区皮温增高,压痛,脓肿穿破皮质可见皮肤水肿、发红,骨膜下脓肿形成后,压痛局限而显著。骨膜下脓肿破沥侵犯软组织,则迅速形成蜂窝织炎,局部红、肿、热、压痛明显,脓肿形成则有波动。
急性骨髓炎发病时候就是极为影响患者健康的。
急性骨髓炎的症状出现时候往往还带有一系列并发症,这些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1)急性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4)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
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5)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
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
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1.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 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少数可不用手术治疗。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 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但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
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减压引流。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
1、做好外伤感染的预防,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2、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全身和局部的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发现的迟早处理的及时与否也有很的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这对于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3、开放性骨折及早处理,开放性骨折我们一般不主张内固定,首先要防止感染。因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充血水肿若再施内固定所采用的钢针等异物继续刺激,局部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常选用止血、清创、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类的药物,用小夹板固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做好这些都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