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原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首先,关于“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是针灸科特有的一种预防、治疗疾病的手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很好体现,它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即三伏时节,对于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在疾病还未发作之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系列治法的总称。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中医古典医籍也说“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指高明的医生,应该“治未病”,即“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也就是说,一方面,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对身体的保健调理,增强正气,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要根据疾病的变化规律,在疾病尚未累及更多脏腑经络之前,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保护好未受累及的脏腑,这样才能起到“桴鼓相应”、“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中医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并由此发明了很多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应用的当属“冬病夏治”,即夏季入伏时节的药物贴敷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以下什么是“冬病”。
冬病并不是单纯指冬天发生的疾病,而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以及在夏季表现出冬天之寒证者,也包括本身体质偏寒者,如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类风湿等;在夏季怕风畏冷,不喜空调、电扇,喜温烫食物,欲穿长袖衣衫等;冬天特别容易感冒,平时手脚发冷,容易生冻疮等;经常腰酸背痛,颈肩疼痛,关节疼痛,特别是痛处不红不热,每当天气阴冷、感受寒凉加重,喜厚衣被等;胃脘痛喜热饮,妇女痛经,得热则舒等,这些表现都属“冬病”的范围。
而“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运用针灸、天灸或内服药物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
中医学认为,冬病夏治的原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理论。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可以互相影响。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伏天时,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应达到最高。
2、中医学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
但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
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
《内经》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对于“阳气”病症,《内经》云“春夏养阳”,即是在春夏季节,顺应天人相应之养生大道,借天之阳而补人体之阳;加之夏季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此时,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阳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人体阳气的生长,在治疗疾病上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三伏天,人体皮肤的腠理完全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
3、治未病理论。
夏天是“冬病”缓解期,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对旺盛,尤其在三伏天,在此期间进行冬病夏治,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扶正祛邪、预防疾病,未病先防,减少冬天发病次数,降低发病程度,达到标本兼治、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的目的。
敷贴期间的注意事项:
1、注意贴敷时间不要过长,避免起泡,以免引起感染;
2、一旦起泡,小的可不必处理,直径达一厘米的,最好用消毒针头将水泡挑破,再涂上紫草油或龙胆紫;
3、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贪凉;
5、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6、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