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说明 麻醉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说明 麻醉药品的管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说明 麻醉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一定依赖性潜力的药品,

麻醉药品正常使用有利健康。

但部分麻醉药品连续滥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

麻醉药品并非毒品。

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国家食药监局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1、麻醉药品之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分为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两类。全麻由三个过程,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

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相应监测仪的连接。作出麻醉前生命体征的评价。

常用的静脉全麻药物:硫喷妥钠、氯胺酮、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

麻醉药品分类

静脉全麻药物优点:诱导迅速、苏醒快、操作简单易行、无呼吸道刺激、不燃不爆无污染。

静脉全麻药物缺点:组织刺激(疼痛)、可控性差(过量)、无法直观监测、用量个体差异大、单一药物无法完成麻醉

2、麻醉药品之椎管内麻醉

将麻醉药注入椎管的不同腔隙,使脊髓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含骶管阻滞)。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3、麻醉药中毒症状起因

在孕妇分娩时,常应用上述某种局部麻醉药镇痛,此类药物被母体吸收后可以经过胎盘导致新生儿中毒;偶因用于骶管阻滞或宫颈周围麻醉时,不慎将局麻药注射到胎儿体内,可使初生婴儿发生严重中毒症状。

初生婴儿的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这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甚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管理麻醉药品,保证医疗、教学、科研的安全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第三条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第四条 国家严格管制麻醉药品原植物的种植和麻醉药品的生产、供应、进出口,非医疗、教学、科研需要一律不得使用麻醉药品。

第二章

麻醉药品的种植和生产

第五条 麻醉药品原植物的种植单位,必须经卫生部会同农牧渔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批准,并抄报公安部。

麻醉药品的生产单位,必须经卫生部会同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批准。

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麻醉药品的生产活动。

第六条 麻醉药品原植物的年度种植计划由卫生部会同农牧渔业部审查批准,麻醉药品的年度生产计划由卫生部会同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批准并联合下达执行,种植和生产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计划。

对成品、半成品、罂粟壳及种子等,种植或生产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严加保管,严禁自行销售和使用。

第七条 麻醉药品的生产,要加强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第八条 麻醉药品新品种的研究试制,必须由研制单位编制计划,报经卫生部审定批准后,方可进行。

研究试制完毕后按有关新药审批的办法办理,并要严格试制品的保管与使用手续,防止流失。

1.临床麻醉

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患者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等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合并症。患者接到手术室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患者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麻醉记录。

2.重症监护

危重症患者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肾、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休克救治和呼吸疗法等。

3.急救复苏

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创伤后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

麻醉医生的工作很多普通大众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简单的认为麻醉医生就是在手术前打一针麻药就没事了。

其实不然,麻醉医生的工作除了确保患者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

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时,必须进行以下具体工作。

1.麻醉前准备工作

主要是了解病情,作出正确估计,结合病情确定麻醉方案,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充分估计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处理的方案。

2.麻醉期间工作

按麻醉操作规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温、低血压等)。

做好手术麻醉过程的监测工作,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功能的连续监测,并写好麻醉记录。根据麻醉过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处理,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进行呼吸管理等。

3.麻醉后工作

麻醉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班。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患者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患者早日痊愈。

做好麻醉后随访和总结的记录。

4.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工作

随着危重疑难患者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麻醉手术后的患者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因此,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得到了建立。麻醉医生在其中担任着麻醉患者的恢复,危重患者的监护,麻醉并发症的防治重要责任。

5.急救复苏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等方法、参与医院内的急救复苏治疗,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疼痛治疗

麻醉医生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可以控制和治疗急慢性疼痛,开设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

在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临床麻醉科医生主要负责: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决定采用那种麻醉及监测措施;对患者施行麻醉;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