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武将武力排名,为什么兀突骨上不了榜?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猛一看到兀突骨还想了一会儿,《三国演义》中有这号人物?
后来才想起来,这就是诸葛亮平孟获时昙花一现的人物,虽然对这个名字印象不深,但是对其手下的“藤甲兵”却印象深刻。
为什么这样一个对蜀汉大军也有一定威胁的兀突骨在论及《三国演义》武将排名时毫无地位,甚至连提都不会提及呢?
1、与《三国演义》整本书的主旨有关。《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叛逆,搭载一个作为配角出场的孙吴,三者间的争斗成为了整本书的情节主线。
对各国蛮夷的平定只是主线外的副线,略微带过,而且还会用各种演义的手法拔高三国中的人物,比如《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谋略和仁义并举才最终平定了孟获之乱。
《三国演义》中汉化了的,或者有个祖宗可以追溯的混血将领也不是没有,比如马腾。但是纯粹的蛮夷或外族血统的名将,却几乎没有。
2、兀突骨出场太晚,而且出场方式不对。《三国演义》总共120回,兀突骨出场已经是在接近尾声的第90回。
这个时候三国最灿烂的时期已经过了。
我们熟悉的那些名字那些人物全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从刘备、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到曹操、张辽、夏侯惇、于禁再到吕蒙、蒋钦等等等等。
将星如云的时代,他们互相衬托也互相成就。
到了兀突骨出现的时候,虽然还有个三国晚期的名将魏延,但是诸葛亮命令魏延不与兀突骨做正面交锋,诈败引其入埋伏,一把火直接让兀突骨及手下的几万藤甲兵覆灭。
出场死,说的就是兀突骨这样的人物。
所有,兀突骨的勇武主要是靠题主引的那一段话来烘托,而这段话也仅是从他人口中描述的兀突骨,到底兀突骨武力值如何,并没有得到战场上的验证。
如果没有藤甲兵,那么兀突骨怕是仅会在《三国演义》中一笔带过。
所以,其实真论起来,兀突骨的武力值是个谜。
既然是个谜,那怎么算进排名。
3、火烧三万藤甲兵与诸葛亮之死。《三国演义》到了后半段的时候,兀突骨带领的藤甲兵也算一个小亮点。
藤甲兵也引起了许多三国迷的兴趣。
也正是因为如此,藤甲兵出名了,顺带着统领藤甲兵的兀突骨也小有名气。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要突然写这么一出呢?
我以为是为了引出这句话:
孔明泣泪而叹曰:“吾虽有功,必损寿矣!”
之后,五丈原,诸葛亮点了七七四十九盏明灯为自己禳星续命,为什么会失败?缘由在此。
所以这个虚构的兀突骨可能只是作为一个伏笔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