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明塌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激芹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扩展资料: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首游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二)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总和,它可以引导学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媒介。高校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营造出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校园氛围。
加强校园刊物、校园各大学生组织、书籍等的管理和建设,使校园内的宣传教育起主导作用,加强高校综合防控,把积极的政治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及时将先进文化引入校园来规范大学生的文化取向,防御和抵制庸俗文化。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而且在精神信仰上能够进一步正确引导大学生,并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民族地区的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俗民风的文化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对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功能
切实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此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及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辅助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如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咨询等)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调适。
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调适,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将理想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予以学生心灵深处的关怀,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西藏网-宗教法制建设挑战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