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160件套如意,都有些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故宫博物院推出“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特从中遴选158件(套),力求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本展览旨在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呈现一柄柄精美的如意,期待观众通过观赏富有吉祥含义的如意,深入了解我国传统的节庆文化。
如意,又名“握君”“谈柄”,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长柄指爪状,用于搔挠解痒,尽如人意,故称“如意”。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贵重之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本次展览从中遴选158件(套)予以展示,力求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和众多题材。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玉石如意”,包括芝草、贺寿、铭文、祥瑞等四类题材,突出玉石材质如意在清代如意制作中的主流地位。第二单元“竹木如意”,分为竹制、木制和木柄镶嵌等三类,展示明清时期用作文人雅士案头清玩如意的素雅韵致。第三单元“金属如意”,展示宫廷用如意的精湛工艺。第四单元“九九如意”,通过成套如意的集中展示,反映宫廷节庆与皇帝、皇后寿诞之际所用如意。第五单元“其他材质如意”,展示上述门类之外以牙骨、珊瑚、琥珀等珍稀材质以及大漆、玻璃、陶瓷等材料制作的精品如意。
故宫博物院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推出“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清代宫廷医事活动重要的实物遗存。本展览遴选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药药材,又有精心炮制的中成药,还有来自异域的外国药物,以及种类多样的医疗保健器具和各种名目的档案簿册。通过这氏扮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进而窥见清代宫廷生活之一斑。此次展览是故宫医药文物首次走出库房、面向大众的大规模展览。
据介绍,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歼蚂灶藏如意展”按照限流、错峰原则实行预约参观。全天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3000人,下午2000人)进行预约,额满为止。展览期间入场时间为8:30,停止入场时间为15:40。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开幕。此次展览是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130件(套),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并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此次展览展出的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物卖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
国家博物馆还推出古代钱币展览。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进行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及其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