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的生平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谈迁(1594~1658 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天启元年(1621年)始,他以明代实录为本,遍查群籍,历时六年,完成了《国榷》初稿。清顺治元年(1644年),他为内阁大学士高弘图幕僚,为高弘图和张慎言所器重,荐为中书舍人、礼部司务,参与修史,但不愿“以国之不幸博一官”,力辞未就。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回原籍,增补《国榷》中崇祯、弘光两朝史事。清顺治四年(1647年),《国榷》手稿被窃。他当时已经53岁,发愤重写,历经4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4年),携稿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
他曾经上书户部,建议“立法定制”、“轻徭薄赋”。十三年(1657年)夏梁滑,回到海宁。十四年(1658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御册言,病逝于旅舍。
他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来维护生活。他的著述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六卷、《枣林集》十二卷、《枣林诗集》三卷、《北游录》、《西游录》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论》二卷等。
扩展资料:
谈迁的精品诗选:《渡江》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
击楫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
龙天浩劫馀孤塔,海岳书生别旧庵。
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译文如下:
长江以它惊人的巨浪隔断了南北大地,明福王降清,实有惭愧。
南明虽有恢复中原的志士,而福王和权臣荒淫于酒色,终致灭亡。
经过浩劫之后空余金山上的慈受塔,镇江遭劫后人们流离失所。
听说拓跋焘曾在镇江驻扎兵马,清军南侵也不是为了贪橡拆腊求黄柑的美味。
全文赏析如下:
此诗首联写长江依然,而南明王朝却灭亡了。南京“自古帝王州”,地势险要,惭山龙盘,石城虎踞,佳气葱葱,江流浩荡,苍茫浑灏,历史上六朝均建都于此。南明王朝在此建都后,却不立即采取御故措施,马士英尚谓“长江天堑,敌不足虑”,福王耽于酒色结果成了清军的俘虏。
诗人坐船渡江时看到江流东去,就想起这段往事,用“旧惭”传达内心感情,由眼前景想到伤心事,可谓情景交融。拈取史事和典故寄托深切的亡国之恨,比借助托物连类的景物描写尤显激壮昂奋,苍楚悲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江(清代谈迁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