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节度使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最初起源于隋唐时期。唐玄宗时期,唐朝开国后设立的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玄宗李隆基曾采用多种办法进行治理,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
但是除了流民客户充军之外,唐玄宗推行的其他办法均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流民客户充军虽然暂时解决了流民引发的一系列蠢含问题,但是却也让这群人逐渐演变成了类似于现代雇佣兵的形式,唐朝的兵役制度也从征兵制转变成了募兵制。
与此同时,唐朝的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唐玄宗开始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也就是最初的“缘边节度使”。
不过节度使制度并非唐玄宗首创,早在唐朝初期便已经有了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以及负责监督州县的采访使,只不过唐玄宗将军、民、财三政集中于一节度使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因此被称之为“节镇祥档氏”。
节度使制度发展到后期已经演变成了独揽大权的地步,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因此身为节度使的安禄山才能发起安史之乱。
宋朝建立之后,继承五代十国时期的旧规,依然设置节度使一职,不过此时的节度使已经统领统领一州或数州之地,辖区内的军、政、财权,均由节度使独揽,几乎可以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至于节度使放在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官职可以与节度使相比,如果以行政权力划分而言谨散古代的节度使大概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以及数省省委书记兼省长所有人的总和。